当前位置:首页>科普园地>成果揭秘

科普园地

 成果揭秘

[专家观点]疫情下关于发展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新认识

来源:观赏园艺与创意栽培创新团队 发布时间:2020-09-20 作者:苗保河 赵欣欣 欧阳琳 程浩 刘蓉 点击数:

  一、什么是都市农业

  所谓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里种地,一为市民提供蔬菜、瓜果等食品 ,二为市民调节改善都市微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等。

  都市农业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立体景观农业、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装备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民需求及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具有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性。

  二、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关系

  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二者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既有重复交叉也各有特性差异。

  1、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共同属性和特点

  (1)本质属性

  无论康养农业还是都市农业都来源于传统农业,都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是传统农业的拓展、延伸和提升,都具有农业最基本的三大属性,即土地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和组成要素、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有周期性和季节性等。

  (2)背景条件

  无论康养农业还是都市农业都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背景条件下的结果和产物,都是农业在解决吃饱基础上向吃好转变发展的结果和产物,都离不开充足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

  (3)基础条件

  无论康养农业还是都市农业不是简单的农业生产,均需要较高的物资、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投入,需要较好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

  (4)发展目标

  无论康养农业还是都市农业其发展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温饱生活基础上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生活目标的需求,都是新时期农业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产物和结果,是中国农业经济内循环的具体举措,也是疫情下农业自我革新、自我调节和自我防御的结果和业态表现。

  (5)交叉重复

  无论康养农业还是都市农业都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立体景观农业等模式为主,都开展绿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事体验、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等活动,都有信息化、园艺化、设施化、装备化、工厂化等高科技手段,都有对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御的基本能力,均已跨越了传统农业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和靠天吃饭的初级农业发展阶段。

  2、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区别差异

  (1)发展历史

  国外康养农业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首先提出了“第六产业”的概念,阿苏农场就是“第六产业”的经典案例,年接待游客500万,连续10年在日本旅游景区排名第4位;而我国的康养农业发展刚起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目前各地正处于尝试探索阶段。

  都市农业发轫于1898年英国城市学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和理论;联合国1992年成立了都市农业扶持小组,4年侯成立了全球都市农业基金;1978-1998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产值由5000万美元达到75亿美元等。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对都市农业的探索;90年代上海、北京、深圳和苏州陆续开展了应用实践;2007年政府文件对都市农业做了功能定位;2012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意见》等。

  因此,都市农业的发展历史显著早于康养农业,为康养农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地理方位

  康养农业大多居繁华都市较远处,在远郊、乡镇附近甚至偏远的农村,不仅可以提供优美生态环境、优质农副产品、优质养生服务,还可提供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科普教育、农耕文化和旅游休闲等服务。

  而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大多在城区中心“镶嵌插花在城市中的小块农田”、都市边缘、都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等离城区较近的地理方位,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还可以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以及了解农村提供场所等。

  (3)类型内容

  国内外康养农业主要为生态环境型、农事体验型、生态饮食型、芳香养生型、科普教育型、农耕文化型等,但内容实质都是为人的健康长寿提供服务的农业新业态等。

  国外都市农业有市民农园、银发族农园、农业公园、民宿农庄、观光农业、农村留学、自然休养村、体验农业、精品农业、立体农业、精确农业、社区支援农业和互联网农业等13种模式类型,而我国都市农业主要有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森林公园、民俗观光园和民宿农庄等9种模式类型,模式类型虽有差异,但内容实质都是为市民提供农产品和生态环境。

  (4)服务对象

  康养农业主要以高收入阶层及家庭成员群体,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等消费为主,而都市农业以城郊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等。

  (5)服务区域

  康养农业不仅服务属地核心区的相关人员,还有可能跨城市、跨乡镇、县市、区市,甚至省市等,其服务区域半径较大、服务区域面积也较大。而都市农业主要服务属地核心区附近及周边市民居民,其服务区域半径较小、服务区域面积也较小等。

  (6)技术手段

  康养农业以果蔬种植、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植物精油提取、养生养老、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品养殖、果树采摘、储藏保鲜、精细加工、精油提取、芳香浴疗、农耕文化、畜禽屠宰、休闲垂钓、餐饮美食、健康养老等多种技术手段,融生产性、生态性、休闲性、养生性等于一体。而都市农业以设施栽培、立体栽培和工厂化种植等内容为主,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技术手段,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

  (7)投入产出

  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都有较高投入,但也都有较高收入,但二者相比,康养农业结构和系统更复杂些,其投入一般高于都市农业,不但有优质产品和优质环境产出,还有优质服务的产出,不但健身而且养心,一般比都市农业有更高产出等。

  (8)辐射效应

  康养农业大多离城区较远、面积规模较大、系统结构较复杂、专业技术性较强、成本投入较高、收益周期较长,其可复制可推广性较难。因此,辐射能力较弱和辐射效应较小。而都市农业的分布、规模、类型、模式和产品等千差万别,和市民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具有较好的可复制可推广基础,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辐射效应等。

  (9)从业人员

  康养农业大多离城区较远、面积规模较大、系统结构较复杂、专业技术性较强,其从业人员大多为专业技术人员和公司雇佣职员等,且人员相对稳定,主要由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农场、庄园等运营。

  而都市农业的分布、规模、类型、模式和产品等千差万别,且和市民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其从业人员既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也有普通市民,其流动性也较强,既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社区组织等,也有专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个人兴趣爱好者等,从业人员的范围广、类型多、成分较复杂等。

  三、疫情对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与机遇

  1、疫情对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基础设施投入、生产资料供应、从业人员供应、专业技能培训、生产精细管理、果蔬采摘、畜禽屠宰、水产品捕捞、农产品储藏保鲜、农产品精细加工、农产品销售、休闲旅游、养生保健、科普教育、收入收益等均匀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部分环节影响严重。总的来说,由于都市农业大多分布较广、规模较小、专业性较弱等,疫情对其影响相比较轻于康养农业。

  2、疫情对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发展机遇

  生命至上是这次疫情使人类达成的共识,疫情使人民对康养认识、康养知识、康养技能、康养技术、康养物资、抗炎产品、康养设施、康养环境、康养食品、康养活动、康养教育、康养文化和养老养生等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迫切,且对其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均可不同程度地满足这种迫切需求,这种消费需求也为二者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发展动力,但二者相比,对康养农业需求的数量和质量均多于和高于都市农业等。

  

  作者:

  苗保河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首席/研究员

  赵欣欣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助理/助理研究员

  欧阳琳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骨干/助理研究员

  程  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助理/研究实习员

  刘  蓉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 助理/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