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单位概况
    所况介绍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园区风貌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最新要闻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学术报告
    媒体报道
  • 人才团队
    院士工作站
    创新团队
    人才队伍
    博士后工作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学科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项目申报
  • 平台基地
    部级平台
    公共平台
    测试中心
    试验基地
    战略智库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 研究生培养
    培养概况
    通知公示
    导师队伍
    团队招生
    暑期夏令营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材料下载
  • 成果转化
    成果推介
    乡村振兴
    专栏技术
  • 党建文化
    支部动态
    学习平台
  • 农科研学
    研学培训
    研学动态
  • 园区服务
    总体概况
    后勤服务
    团队分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新闻中心
  • 人才团队
  • 科学研究
  • 平台基地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培养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农科研学
  • 园区服务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所况介绍
    • 组织机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联系我们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最新要闻
    • 科研进展
    • 综合新闻
    • 学术报告
    • 媒体报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院士工作站
    • 创新团队
    • 人才队伍
    • 博士后工作
    • 人才招聘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学科领域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项目申报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部级平台
    • 公共平台
    • 测试中心
    • 试验基地
    • 战略智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培养概况
    • 通知公示
    • 导师队伍
    • 团队招生
    • 暑期夏令营
    •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 材料下载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成果推介
    • 乡村振兴
    • 专栏技术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支部动态
    • 学习平台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研学培训
    • 研学动态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总体概况
    • 后勤服务
    • 团队分工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研究进展
分享到

木姜叶柯甜茶是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二氢查耳酮类物质的新型天然来源

来源: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 作者:刘宏艳 发布时间:2020-10-10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与中山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国际食品top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中科院JCR一区,影响因子7.862)上发表题为“Sweet tea ( 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 as a new natural source of bioactive dihydrochalcones with multiple health benefits”的综述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人友博士为本文通信作者,该工作主要受到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科技局项目支持。

  甜茶是一种具有甘甜味道的别样茶,在民间被广泛饮用。它富含二氢查耳酮,主要是根皮苷、三叶苷、根皮素等(如下图)。该文详细总结了木姜叶柯甜茶及其主要的二氢查耳酮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甜茶及其二氢查耳酮具有许多健康益处,例如抗氧化、抗炎、抑菌、心脏保护、保肝、抗糖尿病和抗癌作用,这些作用与调节不同的分子靶标和信号传导途径有关。

  抗氧化、抗炎和抗菌作用

  甜茶及其二氢查耳酮成分可作为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的功效。研究表明,二氢查耳酮类是甜茶中主要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机制主要涉及到ERK、AMPK、Nrf2和Sirt3信号通路的激活,并最终诱导细胞形成抗氧化防御系统。另外,甜茶富含的二氢查耳酮成分在体内、体外研究中也展现出了抗炎活性,这与它们对NF-κB、MAPK 和JNK 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有关。此外,根皮素具有广泛的抗菌谱,不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还能抑制细菌的毒力因子。因此,根皮素具有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潜力。

  抗糖尿病作用

  近年来,甜茶及其二氢查耳酮成分根皮苷、三叶苷和根皮素的抗糖尿病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们展现出的抗糖尿病作用的主要靶点分别分布于小肠、肝脏、肌肉和胰腺,主要的分子机制如图所示。此外,根皮素和根皮苷也可以预防和改善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神经病变、肝损伤、血管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

  抗癌作用

  甜茶是一种具有抗癌潜力的天然产物,其二氢查耳酮成分根皮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根皮素对胃癌、结肠癌、肝癌、肺癌、胶质母细胞瘤、口腔癌、宫颈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体内外预防和治疗均有积极作用。其抗肿瘤机制涉及到靶向Akt、p38 MAPK、ERK1/2和JNK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断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转移和血管生成。此外,根皮素还可以帮助克服抗癌药物耐药性,并通过靶向SHP-1、STAT3和VEGFR2辅助化疗药物。这些发现提示了甜茶和根皮素可用于预防和管理不同癌症的可能性。

  其他保健作用

  甜茶及其二氢查耳酮成分还展现出了心脏保护、保肝、神经保护和抗肥胖等健康益处。研究表明,甜茶二氢查耳酮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动脉粥样硬化等,且无明显副作用。另外根皮素和根皮苷在不同的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中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可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病变和肝功能指标。在动物模型中,根皮苷可以缓解神经炎症,改善认知缺陷以及增加记忆存储。此外,根皮苷还有抗肥胖的潜力,可以改善饮食诱导肥胖,其作用机制包括提高棕色脂肪组织的生热作用和降低胰岛素抵抗。

  

  结论与展望

  尽管一些研究已经报道了甜茶提取物及其二氢查耳酮物质的潜在分子机制,但潜在的分子靶点仍有待进一步阐明。另外,尽管已经研究了甜茶在啮齿动物上的安全剂量,但是对于人的安全剂量尚未确定。此外,了解甜茶二氢查耳酮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药代动力学和代谢途径是其在人体中进一步应用的前提。总之,甜茶是天然二氢查耳酮的宝贵资源。基于其潜在的健康益处和甜味属性,甜茶及其二氢查耳酮有望被开发为功能性食品或食品添加剂,并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应用。

  

  参考文献:

  Ao Shang , Hong-Yan Liu , Min Luo , Yu Xia , Xiao Yang , Hang-Yu Li , Ding-Tao Wu , Quancai Sun , Fang Geng , Hua-Bin Li & Ren-You Gan*. (2020). Sweet tea ( Lithocarpus polystachyus  rehd.) as a new natural source of bioactive dihydrochalcones with multiple health benefit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In press. https://doi-org-s.caas.cn/10.1080/10408398.2020.1830363.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 上一篇:

    柑橘类黄酮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 下一篇:

    智能装备团队冬枣限根栽培在陕西佳县种植成功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天明社区蜡梓东街36号

联系电话:028-89116155邮箱:dushisuo@caas.cn京ICP备100395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