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单位概况
    所况介绍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园区风貌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最新要闻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学术报告
    媒体报道
  • 人才团队
    院士工作站
    创新团队
    人才队伍
    博士后工作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学科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项目申报
  • 平台基地
    部级平台
    公共平台
    测试中心
    试验基地
    战略智库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 研究生培养
    培养概况
    通知公示
    导师队伍
    团队招生
    暑期夏令营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材料下载
  • 成果转化
    成果推介
    乡村振兴
    专栏技术
  • 党建文化
    支部动态
    学习平台
  • 农科研学
    研学培训
    研学动态
  • 园区服务
    总体概况
    后勤服务
    团队分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新闻中心
  • 人才团队
  • 科学研究
  • 平台基地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培养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农科研学
  • 园区服务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所况介绍
    • 组织机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联系我们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最新要闻
    • 科研进展
    • 综合新闻
    • 学术报告
    • 媒体报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院士工作站
    • 创新团队
    • 人才队伍
    • 博士后工作
    • 人才招聘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学科领域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项目申报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部级平台
    • 公共平台
    • 测试中心
    • 试验基地
    • 战略智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培养概况
    • 通知公示
    • 导师队伍
    • 团队招生
    • 暑期夏令营
    •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 材料下载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成果推介
    • 乡村振兴
    • 专栏技术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支部动态
    • 学习平台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研学培训
    • 研学动态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总体概况
    • 后勤服务
    • 团队分工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研究进展
分享到

应用斑马鱼模型研究天然产物生物活性与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来源: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团队 作者:李航 发布时间:2021-06-04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成都大学、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和中山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食品Top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中科院JCR一区,影响因子7.862)上发表题为“Recent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 model for bioactivit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的综述论文,全面综述了斑马鱼模型在对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人友博士与成都大学农业农村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耿放研究员为本文共同通信作者。

  斑马鱼是一种淡水鱼,无论在水族馆还是实验室都很受欢迎。天然产物包含植物及其提取物,藻类,益生菌等,这些物质具有多种健康功效。人们对基于天然产物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天然化妆品的需求在日益增长。斑马鱼模型可以快速、经济地筛选和鉴定天然产物中安全有效的物质,从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1:斑马鱼

  本文详细综述了如何在实验室对斑马鱼进行管理以及如何建立各种斑马鱼模型。在活性评价方面,已被广泛应用的斑马鱼模型有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心脏保护、抗癌、调节代谢、肠道保护、肾脏保护、抗骨质疏松、抗黑素生成等模型。在安全性评价方面,斑马鱼模型可以用来评价氧化应激、遗传毒性、胚胎毒性、发育毒性、生殖毒性、心脏毒性、肝毒性和神经毒性等。本文对在实验室使用斑马鱼模型进行生物活性和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图2:斑马鱼模型可以用于生物活性和安全性评价

  使用斑马鱼进行建模具有以下优势特征。首先,由于斑马鱼体积微小,所以允许大量的斑马鱼被放置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并且只需要加入少量的待测物质进行评估;其次,斑马鱼多产,所以很容易就能收集到大量的胚胎进行研究;然后,相比老鼠等大部分动物模型,斑马鱼成本也相对较低。此外,斑马鱼在早期发育阶段是透明的,因此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其体内各种复杂的变化过程。斑马鱼基因和人类的基因有很多相似性,因此能有效模拟人的健康状况。由于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斑马鱼也非常适合基因操作,从而使模型更加精准。综上,斑马鱼模型在天然产物和食品功能因子的活性与安全性评价中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Lin Fang-Jun#, Li Hang#, Wu Ding-Tao, Zhuang Qi-Guo, Li Hua-Bin, Geng Fang*, Gan Ren-You*. (2021). Recent development in zebrafish model for bioactivity and safety evaluation of natural products.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In press. Doi: 10.1080/10408398.2021.1931023.

  全文链接: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0408398.2021.1931023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 上一篇:

    黑茶的最新研究进展:从化学成分到健康益处

  • 下一篇:

    小麦的真实性鉴别:不同分析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天明社区蜡梓东街36号

联系电话:028-80203195邮箱:dushisuo@caas.cn京ICP备100395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