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单位概况
    所况介绍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园区风貌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最新要闻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学术报告
    媒体报道
  • 人才团队
    院士工作站
    创新团队
    人才队伍
    博士后工作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学科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项目申报
  • 平台基地
    部级平台
    公共平台
    测试中心
    试验基地
    战略智库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 研究生培养
    培养概况
    通知公示
    导师队伍
    团队招生
    暑期夏令营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材料下载
  • 成果转化
    成果推介
    乡村振兴
    专栏技术
  • 党建文化
    支部动态
    学习平台
  • 农科研学
    研学培训
    研学动态
  • 园区服务
    总体概况
    后勤服务
    团队分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新闻中心
  • 人才团队
  • 科学研究
  • 平台基地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培养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农科研学
  • 园区服务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所况介绍
    • 组织机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联系我们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最新要闻
    • 科研进展
    • 综合新闻
    • 学术报告
    • 媒体报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院士工作站
    • 创新团队
    • 人才队伍
    • 博士后工作
    • 人才招聘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学科领域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项目申报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部级平台
    • 公共平台
    • 测试中心
    • 试验基地
    • 战略智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培养概况
    • 通知公示
    • 导师队伍
    • 团队招生
    • 暑期夏令营
    •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 材料下载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成果推介
    • 乡村振兴
    • 专栏技术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支部动态
    • 学习平台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研学培训
    • 研学动态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总体概况
    • 后勤服务
    • 团队分工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研究进展
分享到

机器人牵手生菜,植物工厂有了好帮手

来源:智能园艺机器人创新团队 作者:田志伟 发布时间:2020-07-26
字体 小 中 大

  炉上那鲜嫩诱人的肉块,伴随着“滋滋”的声音,以及扑鼻而来的香气,这一切,已经完全捕获了你所有的感官,纵使四周人声鼎沸,人影穿梭,也丝毫难以引起你的注意。你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烤肉,蘸上最爱吃的辣酱,正准备放进嘴里,等等——似乎还缺少什么?没错,是生菜的包裹。那一刻,清脆爽口、香而不腻的味觉体验让你不禁自问,世间为何会有如此美妙的搭配?

  除了俘获你的味蕾以外,生菜还有很重要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能。研究表明,生菜富含膳食纤维、钙等矿物元素、维生素C、叶酸等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膳食纤维有清除脂肪的作用,所以生菜又有减肥菜的美誉。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能保护眼睛,缓解眼睛干涩与疲劳。维生素C有助于保持免疫系统健康。此外,每100克生菜中含钙36毫克,能强化神经传导功能,缓解神经紧张,有利与快速入睡[1-2]。至此,你大概又有了抓起几片生菜叶塞进嘴里的冲动吧。

  然而,很不幸的告诉你,如此集美味和营养于一身的蔬菜未来可能就要绝产了。

  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06年末,全国农业人口34874万 人,其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44.4%;到了2016年全国农业人口下降至31422万 人,年龄在35岁及以下的仅占19.2%[3]。农业人口持续下降,同时年轻人又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而生菜种植技术要求又较高,老年人无能为力,所以,未来谁来为你生产生菜?

  为解决该问题,科学家们将注意力转向了城市,提出了以工厂化的方式来生产这些蔬菜,在可控的环境中通过给予生菜所需的营养、光照来进行无土栽培。这种生菜干净、无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可实现全年生产;同时,立体空间栽培使得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然而外围设备成本高,加之播种、移栽、管理和收获所需的人工成本,导致市场上出现1颗生菜售价15元[4]的情况。

  手里的生菜,它怎么突然就不香了?不要慌,别忘了电影里机器人既然可以拯救世界,那么它也能拯救广大生菜爱好者。

  所以,生菜生产过程就变成了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通过集成传感技术、监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精密及系统集成等技术,这些机器人能够精准感知生菜的生长状况,并自主决策,然后执行相应的工作任务。配合植物工厂中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生菜生产从播种、育苗、移栽、管理到后期的采收包装,整个环节的工作均可由机器人来完成,生产几乎实现了无人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智能园艺机器人团队首席科学家马伟博士团队研发成功了植物工厂生菜采收机器人,该机器人相比于传统人工生产,机器人可24小时不间断作业,效率高,作业效果好,同时不会造成蔬菜损伤和污染。如此高效的生产方式不但解决了无人生产生菜的问题,而且使得农业从未如此炫酷,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加入了这一行业。

  此刻的你,再嚼一嚼嘴里的生菜,是不是顿时感觉充满了科技的味道?

 

  参考资料:

  [1] Nutrition and You. https://www.nutrition-and-you.com/lettuce.html.

  [2] https://www.tridge.com/intelligences/lettuce/production.

  [3] https://m.sohu.com/a/332126219_115362.

  [4] https://kuaibao.qq.com/s/20180918B205PG00?refer="spider.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 上一篇:

    2019年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地方财政专项评审会顺利召开

  • 下一篇:

    果菜全程机械化的“大明星”—农业机器人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天明社区蜡梓东街36号

联系电话:028-80203195邮箱:dushisuo@caas.cn京ICP备100395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