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单位概况
    所况介绍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园区风貌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最新要闻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学术报告
    媒体报道
  • 人才团队
    院士工作站
    创新团队
    人才队伍
    博士后工作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学科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项目申报
  • 平台基地
    部级平台
    公共平台
    测试中心
    试验基地
    战略智库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 研究生培养
    培养概况
    通知公示
    导师队伍
    团队招生
    暑期夏令营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材料下载
  • 成果转化
    成果推介
    乡村振兴
    专栏技术
  • 党建文化
    支部动态
    学习平台
  • 农科研学
    研学培训
    研学动态
  • 园区服务
    总体概况
    后勤服务
    团队分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新闻中心
  • 人才团队
  • 科学研究
  • 平台基地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培养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农科研学
  • 园区服务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所况介绍
    • 组织机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联系我们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最新要闻
    • 科研进展
    • 综合新闻
    • 学术报告
    • 媒体报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院士工作站
    • 创新团队
    • 人才队伍
    • 博士后工作
    • 人才招聘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学科领域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项目申报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部级平台
    • 公共平台
    • 测试中心
    • 试验基地
    • 战略智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培养概况
    • 通知公示
    • 导师队伍
    • 团队招生
    • 暑期夏令营
    •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 材料下载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成果推介
    • 乡村振兴
    • 专栏技术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支部动态
    • 学习平台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研学培训
    • 研学动态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总体概况
    • 后勤服务
    • 团队分工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研究进展
分享到

一种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茶多酚的方法

来源: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07
字体 小 中 大

  成果介绍

  近期,国际著名期刊《Antioxidants》上发表了题为“Green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s polyphenols from green tea ( Camellia sinensis )”(JCR一区,IF="5.014)的实验性文章,详细介绍了一种利用超声辅助提取和低共熔溶剂(DES)提取相结合提取绿茶抗氧化多酚的新方法。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条件温和、提取工艺简单且稳定可靠、茶多酚提取率高等优点,而且还避免了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绿色安全,能够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人友博士与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魏新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硕士研究生罗琼与博士后张家荣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健康功能评价应用示范”的支持。

  

  文章概述

  低共熔溶剂是近些年才快速兴起的一类优良绿色溶剂。与传统有机溶剂相比,低共熔溶剂具有价格低廉、配制简单、化学性质稳定、易于储存、无毒性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传统有机溶剂替代溶剂和天然产物绿色提取溶剂。超声提取作为一种绿色辅助提取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天然产物的提取。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不仅可以减少溶剂用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强空化效应及搅拌作用,实现植物细胞壁的破坏,加快植物细胞内有效成分的溶出,从而达到加速提取进程、提高提取率的效果。该文章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技术与DESs (UAE-DES)结合来提取抗氧化多酚的方法。

  

  结论与展望

  茶多酚是茶叶中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癌、抗辐射及降血脂等生理活性,已广泛应用于健康食品、天然化妆品原料或天然抗氧化剂在医药、日用化工、食品等领域。在本工作中,开发了一种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从绿茶中提取抗氧化多酚的方法,随后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并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在液固比为36:1,超声功率为461.5 W,超声时间为21 min的条件下,总多酚含量(TPC)最优值为243±7 mg GAE/g。同时采用最优条件下提取的四种主要儿茶素(EGC、EC、EGCG和ECG)的含量也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此外,电镜分析表明UAE-DES会使绿茶叶片内部结构疏松和表面腐蚀,更有利于溶剂的渗透。这项工作的结果表明绿色溶剂(DESs)和超声辅助提取方法的结合(UAE)是一种从绿茶中提取抗氧化多酚的新型高效方法。另外,如何扩展UAE-DES在其他植物多酚提取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Qiong Luo#, Jia-Rong Zhang#, Hua-Bin Li, Ding-Tao Wu, Fang Geng, Harold Corke, Xin-Lin Wei * and Ren-You Gan *. Green extraction of antioxidants polyphenols from green tea ( Camellia sinensis ). Antioxidants. 2020, 9, 785; doi:10.3390/antiox9090785.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 上一篇:

    家庭植物景观DIY——美景美味两相宜

  • 下一篇:

    疫情下关于发展康养农业和都市农业的新认识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天明社区蜡梓东街36号

联系电话:028-80203195邮箱:dushisuo@caas.cn京ICP备10039560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