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单位概况
    所况介绍
    组织机构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史沿革
    园区风貌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最新要闻
    科研进展
    综合新闻
    学术报告
    媒体报道
  • 人才团队
    院士工作站
    创新团队
    人才队伍
    博士后工作
    人才招聘
  • 科学研究
    学科领域
    科研成果
    科研动态
    项目申报
  • 平台基地
    部级平台
    公共平台
    测试中心
    试验基地
    战略智库
  •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
    国内合作
  • 研究生培养
    培养概况
    通知公示
    导师队伍
    团队招生
    暑期夏令营
    规章制度
    学生活动
    材料下载
  • 成果转化
    成果推介
    乡村振兴
    专栏技术
  • 党建文化
    支部动态
    学习平台
  • 农科研学
    研学培训
    研学动态
  • 园区服务
    总体概况
    后勤服务
    团队分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 OA系统 科研期刊 邮箱 English 联系我们
  • 首页
  • 单位概况
  • 新闻中心
  • 人才团队
  • 科学研究
  • 平台基地
  • 合作交流
  • 研究生培养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农科研学
  • 园区服务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所况介绍
    • 组织机构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历史沿革
    • 园区风貌
    • 联系我们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最新要闻
    • 科研进展
    • 综合新闻
    • 学术报告
    • 媒体报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院士工作站
    • 创新团队
    • 人才队伍
    • 博士后工作
    • 人才招聘
  • 面向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着力解决都市农业战略性、前沿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开展重大基础、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拓展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创建未来农业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 学科领域
    • 科研成果
    • 科研动态
    • 项目申报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部级平台
    • 公共平台
    • 测试中心
    • 试验基地
    • 战略智库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国际合作
    • 国内合作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培养概况
    • 通知公示
    • 导师队伍
    • 团队招生
    • 暑期夏令营
    • 规章制度
    • 学生活动
    • 材料下载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成果推介
    • 乡村振兴
    • 专栏技术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支部动态
    • 学习平台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研学培训
    • 研学动态
  • 都市农业研究所是国家成都农业科技中心的重要支撑机构,紧紧围绕国家和西南地区农业科技需求,重点开展应用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创新,探索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

    • 总体概况
    • 后勤服务
    • 团队分工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研究进展
分享到

甜茶抗氧化剂的快速筛选与绿色精准提取新技术

来源: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团队 作者:刘毅 发布时间:2021-07-28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成都大学、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中山大学和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院中国-新西兰“一带一路”猕猴桃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 bioscience》(JCR二区,影响因子4.24)上发表题为“Screening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main antioxidants from sweet tea ( 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Hance] Chun)”的实验性文章,详细介绍了利用DPPH-Spiking HPLC法对甜茶提取物中的抗氧剂进行筛选,同时结合超声辅助提取法(UAE)对筛选所得的抗氧化剂进行精准提取的新方法。与常规提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实现天然抗氧化剂的绿色精准提取,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为第一通讯单位,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甘人友博士与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院中国-新西兰“一带一路”猕猴桃联合实验室庄启国博士为本文共同通信作者,植物与人体健康机理创新团队科研助理刘毅为第一作者。这项工作得到了中央公益性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基金(No. Y2020XK05)和国家农业科技中心地方财政项目(No. NASC2020KR02)的支持。

  文章概述

  甜茶作为一种民间饮用已久的凉茶,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尔酮、三叶苷、根皮素、根皮苷和异槲皮苷等。甜茶具有多种健康功效,如抗炎和抗癌作用,被认为与其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然而,甜茶中的主要抗氧化剂仍不清楚。传统筛选和提取天然抗氧化剂的方法既费时又昂贵。最近,DPPH-spiking HPLC 法成功地取代了传统的天然抗氧化剂快速识别的方法,而超声辅助提取作为一种绿色提取方法,是传统提取方法的良好替代,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天然产物的提取。因此,DPPH-spiking HPLC 法结合超声辅助提取法 (UAE),可实现抗氧化剂的快速筛选和识别与绿色精准提取。本研究采用DPPH-spiking HPLC法结合优化的超声辅助提取法(UAE)对甜茶中的抗氧化剂进行筛选和提取。该新方法能够对甜茶中的主要抗氧化剂进行识别和提取,为今后发现和提取更多的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参考。

  结论与展望

  在本工作中,采用DPPH-spiking HPLC法从甜茶中筛选出了主要抗氧化剂: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三根皮苷(phloridzin)和三叶苷(trilobatin) (图1)。这三个抗氧化剂对DPPH自由基清除的能力依次为:异槲皮苷>三叶苷>根皮苷,其抗氧化能力主要与-OH基团的数量和位置有关。在最优UAE条件下,异槲皮苷、根皮苷和三叶苷的得率分别为17.1±1.26、34.8±1.49和163±1.73 mg/g,三种主要抗氧化剂的抗氧化能力占总抗氧化能力的61.09% (图2)。相对于微波辅助提取(MAE)和浸渍提取(ME),UAE是一种较合适的甜茶抗氧化剂提取方法。本研究为甜茶中潜在抗氧化剂的发现和精准提取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些甜茶抗氧化剂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膳食抗氧化剂,用于功能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

图1抗氧化剂的筛选

图2超声辅助提取优化

  参考文献:

  Liu, Y., Liu, H. Y., Xia, Y., Guo, H., He, X. Q., Li, H., Wu, D. T., Geng, F., Lin, F. J., Li, H. Bin, Zhuang, Q. G.,& Gan, R. Y. (2021). Screening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 of main antioxidants from sweet tea ( Lithocarpus litseifolius [Hance] Chun). Food Bioscience, 43 , 101277

  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bio.2021.101277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相关新闻

  • 上一篇:

    洋葱的生物活性物质、保健功能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 下一篇:

    木姜叶柯(甜茶)多糖的结构和功能解析

版权所有: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承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天府新区)兴隆街道天明社区蜡梓东街36号

联系电话:028-80203195邮箱:dushisuo@caas.cn京ICP备10039560号-5